油价东方财富网_国际油价东方
1.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2.「大国博弈」浅谈「 ”大阵营时代”中,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困境
3.吉田忠雄的创业历程
4.油价昨晚降价后现价多少?
5.中东的人文特征
6.南韩、北韩、南朝、北朝有什么不同
7.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欧洲货币市场:又称欧洲市场。欧洲银行在经营欧洲货币存款、业务时形成的国际借贷市场,也就是从事非本地货币借贷业务构成的无形市场。
历史背景:
同其他信贷市场一样,它是关于资金的信贷,而不同于关于货币买卖的外汇市场。最早出现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欧洲美元市场。由于50年代初东西方冷战,东方各国为避免其美元存款被美国冻结的危险,把存放于美国境内银行的美元存款转移到西欧银行。
那些接受此类存款的西欧银行,为了赚取利润,又将这类资金用于,于是便出现了最早的欧洲货币市场。
迅速发展原因:
欧洲货币市场在60至70年代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1、西欧各国在50年代末恢复货币自由兑换,放松外汇管理。
2、1967年后,英镑危机频繁爆发。
3、美国从50年代起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4、美国限制存款利息,而欧洲市场上的利息率更有吸引力。
5、14年油价大幅度上涨,石油输出国积累大量石油美元流向欧洲市场。
6、对非居民的存款者来说,国内存款的法律地位缺乏保障,而欧洲银行严格为存户保密,存款不受政治影响,存款人有较大的安全感。
欧洲货币市场运转情况:
资金来源:
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来自商业银行,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以及个人;资金的需求方主要是商业银行、企业、各国、中央银行和公营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欧洲货币市场,银行同业存款是最主要的日常活动。
欧洲货币市场的金融中心可以分为:
1、操作中心,如伦敦、巴黎、新加坡等地。
2、记帐中心,如开曼,巴哈马的拿骚。这些地方的业务只限于记帐,不涉及操作,其操作多在美国本土进行。最主要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欧洲美元市场,伦敦是至今为止最重要的欧洲美元市场。
特点:
经营自由,资金规模庞大,资金周转极快,调度灵便,有独特的利率体系,其经营以银行间交易为主。欧洲货币市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帮助一些国家解决了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有:(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减少;(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大国博弈」浅谈「 ”大阵营时代”中,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困境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刺激下,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并纷纷制订了各自的能源战略,全球能源争夺日趋激烈,新的国际能源格局即将形成。中俄两国分别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需求国,都致力于重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国际能源新格局。加强双边的石油天然气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各自的能源安全,还可提升双方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在即将形成的国际能源新格局中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地位。
一、全球能源争夺愈演愈烈
近些年,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各大国以及跨国石油公司之间对油气的争夺愈演愈烈。首先,油气管道争夺成为焦点。争夺的焦点主要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中亚-里海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为达到控制里海和中亚地区油气运输大动脉,坚持北向方案;美国则为达到争夺该地区油气、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抑制中国崛起、防范伊朗的战略目标,力主南向方案。日本从石油安全和争夺远东石油主动权进而实现遏制中国、争取俄罗斯的战略目的出发,与中国激烈争夺俄罗斯远东石油输出管道。其次,油气争夺激烈。在中亚、西非、中东,各大跨国公司对油气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在中亚-里海地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跨国公司不仅已基本掌控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权。还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等,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力阻中国同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而俄罗斯则借助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不断强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在非洲,美国、欧盟和日本纷纷调整对非战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同非洲主要国家的控制与合作,争夺油气开发的主导权,排挤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军非洲石油市场。第三,市场争夺残酷。俄罗斯-环里海石油圈的崛起、几内亚湾新油田的开发以及伊拉克重返国际石油市场,打破了原有油气市场格局,引发欧佩克内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
二、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霸主地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15年美国与欧佩克达成用美元为石油定价的协议,将美元与石油绑定在一起,世界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二是石油价格的制定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商品和伦敦国际石油几乎垄断了全球范围的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主导了世界石油价格的话语权。三是石油的控制权。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消耗总量的42%。作为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长期以来美国将其能源政策置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美国的资金几乎涉足全世界所有产油气的地区和国家。目前,美国通过军事打击、经济合作、投资、协商对话等手段实际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地区将近70%的石油。
伊拉克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006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产油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和中国、印度等重要的原油进口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双边石油勘探、开和贸易合作,成立了一系列以欧元或本国货币计价的石油,并在石油交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欧元定价,以稳定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减弱美国的控制与掠夺。2007年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的爆发,更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地位,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三、欧佩克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将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通过建立西方石油战略储备,试图操纵和替代欧佩克并促使欧佩克内部分化,使欧佩克成员国和其他油气生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力大不如前。从13年至2006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已由53%下降到41.7%,今后还可能继续下降。现在的欧佩克不仅要面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的挑战和冲击,还须面对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恢复后所构成的更大威胁。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能力将会大大降低,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出现以市场供需为基本面,由美国和欧佩克为主、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参与共同调控油价的新局面。尽管欧佩克影响有所下降,但影响仍非常大。欧佩克(除伊拉克外)石油储量仍占世界总量的65.4%,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也使其内部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无论如何,欧佩克仍将是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支中坚力量。
四、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地位逐渐上升
如今,俄罗斯、墨西哥、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利用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伊拉克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有利契机,大幅增产,从欧佩克手中夺取了不少市场份额,影响大增。“9·11”后,俄罗斯利用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变化,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总思路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和地位迅速攀升,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和出口国。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以年均6.83%的速度增长,2006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4.8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2.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年其天然气产量为6121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1.3%。作为能源供应大国,却被剥夺定价权,这是地位日益上升的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它正积极取措施,通过在纽约塑造PEBCO品牌和筹划建立俄罗斯石油来试图打破现有国际石油定价体制。
图7-1是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量。
图7-1 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与消费量(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
五、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石油需求强劲增长,成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石油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油表观消费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1994年的1.495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3.498亿吨,年均增长7.34%,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与此同时,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和开水平的限制,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从19年以后,基本保持稳量生产。为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需求,中国从1988年开始进口少量石油,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净进口981万吨,到2006年进口量已高达1.91亿吨,对外依存度也从1994年的1.9%增加到2006年的54.66%,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3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如果各国坚持目前的政策,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幅的45%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之和将从2006年的54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1910万桶/日,这比日本和美国当前进口量之和还要多。其中,到201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增长至710万桶,到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与欧盟持平,届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日1310万桶,对外依存度达到80%。而印度在2025年之前,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到2030年每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将稳步增长到600万桶/日,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
为确保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印度等国也把石油安全确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并相继加入到对热点地区的石油的争夺之中。中国在着力加强与伊拉克和沙特的关系的同时,大幅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力图实现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印度不仅每年从沙特进口大量原油,还顶着美国的压力,同伊朗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目前,印度在苏丹、越南、缅甸、利比亚等国获得的油气开或勘探项目的股份,总投资达30亿美元。印度还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图7-2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图7-3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代依存度。
图7-2 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资料来源:①石油生产和消费量数据来自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customs.gov.cn)
图 7 -3 1994 ~2006 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 ①消费量数据来自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 customs. gov. cn)
吉田忠雄的创业历程
前言: 我们在上文说到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盟主,即美国和苏联在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其中有一个困境就是:小国可以肆无忌惮地挑衅大国,而大国却拿它们没有办法。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国,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的小国所面临的困境是不一样的。其中一种是二战后的非殖民化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非洲小国,另外一种便是拉美和东南亚国家。 我们下面先来看看一下非洲国家的困境! 非洲地图 非洲国家的困境 我们都知道,很多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刚刚成立的时候,其发展状况还算不错,因为这些国家一多半是原材料出口国,当时欧洲和美国的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它们对原材料的需求就很高,再加上当时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价格还很不错,所以这些非洲国家的经济表现力也都比较好。 但是,良好的经济表现却始终掩盖不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非洲国家的国家能力普遍很差。在经济处在上行阶段的时候,大家都能从这个大市场上分到属于自己的一份蛋糕,所以国家能力弱这个硬伤也就不会显得很突出。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中东国家为了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施加压力,便大幅提高了油价,还一度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过石油禁运,石油危机一下就让西方的经济进入到了一种停滞的状态,这也就让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非洲国家马上就受不了了。 但此时的非洲国家在这会儿还没有马上陷入困境,因为它们还可以依靠外债来缓解困境。那这些外债从哪儿来呢?正好此时中东的产油国借助抬高油价而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都存在了西方国家的银行里面。这时候,银行便有了动力把这些石油美元放贷出去,否则就得支付大量的存款利息,成本更高! 石油钻井 那么这些钱又该借给谁呢?那自然就是这些急需的非洲国家了!但问题是,这些客户能不能还得上这些呢?这时候,就得需要有信得过的担保物,银行才敢放贷出去。而非洲国家就以它们未来出口的原材料所能带来的现金流为担保来。那为什么银行会接受这种担保呢?因为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国际大宗商品,也就是这些原材料,价格下跌只是一个短期现象,因此只要熬过这个短期的经济危机,经济就会复苏了。 再者,这个时候的人们刚刚从一个持续了十年的高速经济成长当中走出来,所以对经济还会高速成长有着很好的预期。只要经济还能高速成长,那么原材料的价格就仍然是一条上涨曲线,由此带来的现金流也就会是优质的担保物。于是,大量的就这样流入了非洲国家。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迷持续了整个70年代,结果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就没有恢复过来。到了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经济便开始逐渐恢复起来,但是它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替代材料,对非洲国家的原材料需求并未恢复。 非洲人淘钻石 到了90年代初的时候,苏东国家解体了,非洲国家的麻烦也就来了。因为苏东国家,尤其是苏联解体出来的那些国家和地区,也基本上都是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在此之前,这些国家在经互会的经济体系里,跟西方的经济体系是相对隔绝的,但现在,它们也加入进了世界市场,原材料供给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大。于是在这个时候,原材料的价格就回不来了。此时,非洲的麻烦也就越来越大了,并逐渐陷入进了越来越严重的债务困境之中。 所以,在冷战结束之后,非洲国家陷入进了大规模的内战之中。这些国家内部的军阀为了支撑内战,就想方设法的搞钱。但这个时候,很多矿产基本上已经不好卖了,但是仍然有两样东西好卖,那就是「 ”石油”和「 ”钻石”。所以那时候的非洲国家就卖出了大量被称之为「 ”血钻”的钻石。当然了,之所以称之为「 ”血钻”,倒不是说钻石的颜色像血一样。它所指代的是,这些钻石通过大规模走私的渠道流入到国际市场中,换回来的钱都用来购买武器装备,以继续在非洲进行战争,所以才将其称之为「 ”血钻”。这个词更多带有的是一种讽刺和揭露现实的含义。 淘钻石 直到21世纪初的时候,非洲才缓过劲来。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中国成为了国际原材料的一个超级大买家,原材料的价格开始上涨,非洲也终于重新获得了机会。那么此时的拉美和东南亚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又是什么呢?篇幅有限,我们下文再说! 参考文献: 施展-《枢纽》 《国际政治学》 《世界史》
油价昨晚降价后现价多少?
出生及创业
吉田忠雄出生在富山县鱼津市,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两位兄长和一位姐姐。他的父亲职业是做相当于养鸡业与卖宠物相结合的生意,家境很贫寒,但是却非常温馨,一家人团结友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小吉田,小时候就非常敢想敢干,经常看准商机做做小生意来赚取一些零钱贴补家用。
他曾经说服同学和他一起,用卖小鸟和鱼挣下的1.5日元零用钱作为本金购买了一张渔网,不顾母亲的阻止,在涨潮时站在危险的河里出售,挣到5日元。正是这种执着、敏锐的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
1923年,15岁的吉田从高等小学毕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无力继续读书,所以毕业以后就开始工作。先在长兄在邻镇开的胶靴店里打工,本着求学不止的信念,他报考了早稻田实业学校的校外生,独自自学。
1928年,20岁的他独自一人来到日本的心脏——东京寻求发展,全部家当只有长兄赠送的70日元。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在同乡古谷开的经营陶瓷等百货的古谷商店里工作,从最初的临时工到最后包括到上海进货这样的核心业务的负责人,他的勤奋、诚恳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心为他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然而30年代的日本是处在战乱时候,古谷商店经过2次较大危机,在1933年时最终倒闭了。
倒闭后的古谷商店有很多卖不出去的次品拉链,吉田忠雄说服供应商将这批拉链作为投资借给他,他的诚意打动了供应商,得到了这批商品。
1934年1月1日,吉田在东京的日本桥坜壳町成立了专门生产销售3S商会。员工只有2人,资金是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350日元,而负债却有2070日元。那年他25岁。
但是当时的拉链产品质量普遍非常差,但吉田顽固地信守着品质第一主义,他用锤子敲击所有的拉链来确认它们的强度。把有问题的部分切下来扔掉。这样一来,最终可以作为商品售出的也只有买入量的1/3而已。因此售价与别的公司相比较高,从而使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因为这种对于质量的顽固坚持,他的产品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获得了“金锤拉链”的美誉,随着洋装的流行,拉链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公司经营也随之开始好转。公司规模从原先的3人扩展到50人,并开始实现产品出口。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品质,吉田派自己的员工在日本全境调查好的原料供应商。1938年,吉田在小松川建起了一个占地280平方米的工厂,把公司全部搬过来,开始生产拉链所需的金属零件。同时把公司名称更改为吉田工业所。
然而在YKK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二次大战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强,吉田不得不停掉了所有的海外出口和生产。但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1945年3月10日,在美军的一次空袭中,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工厂被化为灰烬,已经无法继续生产,因此他只得给每位员工发了100到500日元不等的遣散费,解散了工厂。至此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危机及发展 带着不死的信念,从火灾中逃离出来的吉田夫妇暂时寄居在一位老朋友家里,每天到工厂的废墟中像探宝一张去整理出经过修理还可以使用的机器和零部件,把它们整理好了之后打包送往吉田的故乡鱼津市。为了东山再起,他从日银借贷了巨资购买了鱼津铁工所以图东山再起。
但是在吉田交付了所有购买款后,鱼津铁工所的员工因为公司没有还清全部债务而产生了大规模的。公司的所有物品被搬运一空,加上日本宣布战败这一,他燃烧着的不屈信念彻底熄灭了。他遣散了所有的员工,又回到了孤身一人。当年他已36岁。
他用两年的时间说服其他同行联合起来出巨资购买先进的拉链生产机器,但是没有一个人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放弃了说服他们的想法,1948年,独自从兴业银行1200万巨资购买了德国一台拉链自动制造机。这笔资金是吉田工业资本金的60倍。
他敏锐的眼光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购买的制造机以原先生产能力的50倍的惊人速度制造出优质的拉链产品。看到这样的生产能力,吉田决定聘请日本精机生产这样的机器。次年,100台高效机器交付使用。因为这样的眼光与魄力,吉田的事业开始了飞跃。
1957年,开始涉足建材行业
1958年,50岁的吉田忠雄终于如愿以偿。这年的拉链产量,完成了年产拉链长度绕地球一周的宏愿。
1959年11月 在新西兰建立第一个海外当地法人(拉链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961年11月 开始生产和销售铝制建材。
事业与家庭 前面介绍过,吉田忠雄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上面有比他大四岁的长兄吉田久政和大三岁的次兄吉田久松。家境贫寒却很温馨。在吉田忠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他们分别于1939年和1945年加入了公司协助吉田经营事业。
1935年,27岁的吉田结婚了。新娘是隔壁饭馆的服务员驹子,时年21岁。从他们开始携手,到驹子1991年去世,两人共同走过了56年的人生路。
1946年,吉田忠雄的长子吉田忠裕出生了,这时他已经39岁,结婚12年了。高龄得子,对于忠裕宠爱有加,但是并没有一味溺爱,他让大学毕业后的忠裕到自己的工厂实习,从最底层的员工干起,通过一点一点地学习和实践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1993年,吉田在84岁高龄时,因为肺炎去世。
在他的一生中,吉田忠雄信奉的哲学是“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则自身也得不到发展”,这个理念来源于他小时候阅读的大量人物传记及几十年的经营经验,特别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人生传记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他把这种哲学总结为“善之循环”,并把它作为YKK集团的企业精神。所谓善的循环哲学,吉田忠雄自己解释说:不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就不会有自己企业的繁荣。我一贯主张办企业必须赚钱,多多益善,但是利润不可独吞。我们将利润分成三部分,1/3以低价的方式交给消费者大众,1/3交给销售我们公司产品的经销商及代理人,1/3用在自己的工厂。要控制利润,多方受益。如果我们播种善的,予人以善,那么,善还会循环归给我们。善在我们之间不停地循环运转,使大家都得到善的实惠。即:从善出发,把好处既留给别人,也留给自己;别人得到了好处,最终自己也会带来好处。善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运转,使大家都得到实惠。
首先,让利于消费者。他强调:只要市场有需求,无论利大利小,都要生产。YKK拉链靠质量和价格低廉,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赢得信赖。据有关资料,1950年的日本市场上,每公尺的YKK拉链售价106.5日元。到1980年时,物价上涨了许多倍,而YKK拉链的每米售价却降低到不足70日元,下降了35%。
其次,让利于经销商、代理人,以及竞争对手。在日本的拉链市场上,竞争对手众多,然而没有一家的竞争实力与市场占有率与吉田忠雄相接近,没有一家对吉田忠雄形成一点威胁。他遵从善地循环哲学,不愿意看到那些同行们的失败,总是劝说他们:你们要跟我竞争绝对胜不过我,停止吧!你们都长吁短叹的埋怨不赚钱。请大家停止生产,做我的代理商吧!我一定让你们赚更多的钱。而后来证明,当他的经销商、代理人的经营者,都赚了钱,有的甚至赚了大钱。在同业竞争中的70多家厂商中,有将近40家成了他的代理商。
第三,吉田忠雄是从善的循环哲学出发,注意让利于职工。他鼓励本公司雇员购买公司股票。这个公司的职工所拥有的股份已占公司总股份的50%以上,持股者每年可以获得18%的股息。他还规定,职工要把工资的10%和奖金的一半存放在本公司,用来改善生产设备,每月以比日本银行高得多的利率支付给职工利息。
精神及信念(一) 吉田忠雄的哲学“善之循环”,来自于从少年时代开始积累的见闻。哪些事情对吉田忠雄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呢?
“`人应该如何生活?'”——`传记'`讲话集'促使哲学萌芽
少年时代的吉田看的最多的书就是名人传记,他借了《服部金太郎传》、《卡耐基传》、《福特传》、《野间清治讲话集》反复而贪婪地阅读。其中给他影响最深的是《卡耐基传》。卡耐基总结自己从一无所有成为钢铁大王的一生,认为成功的秘诀就是“如果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则自身也得不到繁荣。”所以晚年将绝大部分的财产捐献给了社会。吉田对卡耐基的这种想法十分佩服。后来,这种思想在他的思想里也慢慢成熟,成了他的理念。
“生意即储蓄”——贩卖竹皮首次实践作生意
“我认为储蓄是人与动物之间根本的区别。但这种储蓄不是仅仅像用瓶子装水这么简单,而是要活用资金使之带来利益。比如用储蓄购买生产设备或书籍等,有了收益后再把它作为储蓄继续投资,从而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如果像动物一样当即吃掉的话,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这样丰富的生活了。”
少年的吉田家附近生长着优良的孟宗竹林。当竹笋长成幼竹的时候,此地就集中了很多从全国各地来的收购竹皮的人。为了挣点钱贴补家用,吉田说服他的一个同学一起共凑了3日元作为本金购买竹皮,在旺季来之前购买竹皮,通过转手卖给批发商共挣了10日元,之后他用平分得到的5日元购买了一张渔网在涨潮的时候虾,又挣到了3日元。通过这种发式挣点钱贴补家用。
“钻到牛蒡根底”——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吉田的母亲用日本富山地区的方言对小吉田的评价,指如果不把牛蒡草从头看到尾,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话,心里就不舒服的那种人。相当于中文中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少年时代开始,吉田就是一个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少年。如果接触到了新事物,一定要追着别人问“为什么?”
精神及信念(二)
“要做早稻田实业学校的校外生”——特立独行的“上进心”和不服输的气概
吉田忠雄在小学里的成绩非常优秀,毕业时老师劝他继续升学,大哥也向他保证定会想方设法为他筹集学费,但他考虑到家庭状况,还是决定辍学了。但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一边工作一边就读早稻田实业学校的校外生。对于没有地位、名誉、财产、家族背景的吉田来说,能够使他出人头地的也只有“上进心”而已。
上东京,通过经历挫折明白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
1928年,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吉田带着70日元的全部家当带着青云之志只身来到东京谋生。他一心想做西服面料供应的买卖,但是难以如愿。经过二哥介绍进了同乡古谷的商店里开始做临时工,开始了接触拉链,开始了这段缘份。吉田在日后回忆起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还感觉恍惚如梦。
一举两得,通过整理仓库学习商品知识——创意改善,吉田的工作方法
抱着强烈求知欲的吉田平时工作时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进入古谷商店不久,他有感仓库管理非常混乱,下定决心对仓库进行彻底整理。每天关店后他就通过分门别类、制作盘点卡片等手段将仓库整理的井然有序,并经常向老员工请教每种商品的特性、定价、产地等,掌握了所有的商品知识。一向致力于创意和改善,是吉田的工作方法。所以YKK品牌的产品总能引领市场潮流。
如果是很好的产品,顾客一定会喜爱的
刚刚创业不久后的吉田,好要靠修理次品拉链出售生存,因为顽固的坚持“品质第一”的信念,产品的成本和售价都要高于其他公司,刚开始举步维艰,但是经过市场的考验后,渐渐站稳了脚跟。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对品质常抓不懈,推敲拉链产品的每一个零部件,寻找最优质的供应商,提供顾客最高质的产品,渐渐击垮了竞争对手。
“我用两年的时间去说服他们,却没有赞同者”源于危机感的自动化生产推进
战后不久,所有的商品在处于恢复期间的日本市场都极度受欢迎,但是因为偶然的机会,吉田知道手工化生产出的拉链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市场,于是极力主张拉链协会的同仁们共同出资购买先进流水生产线,但是用了两年的时间,没有任何人赞同他。强烈的危机感促使他独立贷巨资进口了一台拉链制造机,并以此为契机,加速了在日本市场的扩张,最终击败了其他所有对手。
“即使遭受100亿元的损失,我们也要维护客户对我们的信赖”
13年10月6日,在世界范围了爆发了大规模的石油危机。油价从原先的3美元/桶暴涨至11美元/桶,对于70%的能源都依赖于石油进口的日本来说,产生的打击可想而知。但是在全国一片骚乱的情况下,65岁保持了冷静,他说:“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很久的,我们的维持原不变。”他甚至没有取消海湾旅行,如期出发。在其他董事一片用涨价来对应的声音中,他维持了原先的价格,由企业来承担这方面的损失,维护客户的信赖。果然,几个月后油价开始回落,YKK又渡过了一个难关。
中东的人文特征
我刚刚去给你搜得,是十一小时前的,看我这么辛苦的去找,您就纳了吧。。。。
成品油价整体跌至8元下
昨晚,省物价局公布了调整后我省成品油零售价格,具体为:90号汽油每升(下同)6.85元,93号汽油7.25元,号汽油7.65元;0号柴油7.15元,-10号柴油7.60元,5号柴油7.00元。其中,90号汽油、93号汽油每升降0.4元,号汽油、0号柴油、-10号柴油每升降0.45元。
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上涨幅度较大,自2009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18次,其中12涨6跌。今年前两次上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推至历史高位,其中号汽油价格更是“破八”。本次调整后,我省成品油单价将全面回到7元时代。
车主只加50元等着降价
此前国际油价不断下探,业界普遍预计今日将成为我国成品油价格下调的时间窗口。昨日记者探访多家加油站发现,何时降价成为许多车主加油时必问话题。
“听说油价要降,所以今天过来看看,加50元先应付两天。”昨日上午武昌徐东一加油站内,黄先生告诉记者。记者从徐东、中北路、雄楚大街、永清街等处加油站了解到,昨日来加油的车主可能偏少一至两成。“不过很多私家车主加油较谨慎,只加50元、100元的很多。”雄楚大街一加油站工作人员表示。
家住武昌水果湖的夏先生表示,“平时一个月开车耗油约90升,现在93号汽油降价后,一年可省下430多元。”
的士燃油附加费将降至1.5元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油价下调后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会不会降低。
记者了解到,根据出租车营运价格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下调后的油价已从最高档落到第三档:6.69-7.34元/升。这一档对应的燃油附加费是1.5元,而目前则是2元。
武汉市物价局价格检查分局局长朱东占表示,只要油价下调幅度到达下调区间,就一定会按照联动机制的要求,下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不过市物价局要形成相关文件报批后才能执行,“联动机制”会有滞后性,但不会很久。
记者从武汉民航部门获悉,国内民航燃油附加费也已从本月5日起下调。其中国内各航线成人旅客乘坐800公里(含)以下航段,燃油附加费由80元调整至7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由150元调整为130元。
业内分析
7月份油价有望再降
专家表示,如果后期国际油价维持当前的低迷态势,7月份国内消费者有望再度享受油价下调的“”。“国际油价后期走势可能不乐观,国内油品市场也可能受到牵连。”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欧债危机不断有新问题爆发。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维持震荡下行态势。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表示,如果布伦特油价长期运行在每桶103美元以下,考虑到时间间隔条件,到7月上旬成品油下调窗口或再度开启。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也表示,如果国际油价一直弱势运行的话,7月份再次可能满足国内油价下调的条件。
去年以来成品油价格调整一览
2012年6月9日汽、柴油每吨下调530元和510元
2012年5月10日汽、柴油每吨下调330元和310元
2012年3月20日汽、柴油每吨均上调600元
2012年2月8日汽、柴油每吨均上调300元
2011年10月9日汽、柴油每吨均下调300元
2011年4月7日汽、柴油每吨上调500元和400元
2011年2月20日汽、柴油每吨均上调350元
南韩、北韩、南朝、北朝有什么不同
一、民族宗教
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生活在西亚地区的穆斯林主要属于四个民族,即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
在这四个民族中,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有自己的国家,分别是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伊朗。
土耳其人只有一个国家土耳其,波斯人也只有一个国家伊朗。
阿拉伯人有很多国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约旦、也门、阿曼、埃及、卡塔尔、巴林等很多国家。
作为阿拉伯民族英雄的萨拉丁的直系后代族人库尔德人,其人口约有3000多万,分布在许多国家,其中土耳其1800万、伊朗700万、伊拉克500万、叙利亚100万、黎巴嫩10万、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10万。
另外还有犹太人(信仰犹太教),黎巴嫩的阿拉伯人信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占多数。
对于“阿拉伯人”的分类,划分的标准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根据史实,最广义上的“阿拉伯人”可以分为阿拉伯人、阿拉伯化的科普特人、阿拉伯化的柏柏尔人。
二、传统文化
中东以阿拉伯菜为代表,扩散到了其他的国家去,所以从整个中东地区来看,菜的味道都十分相似,即使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不会出现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菜式。比较有名的菜式有油浸秋葵、油浸青豆、油浸番茄欧洲节瓜等,从菜式上不难看出,中东人喜欢用橄榄油来烹调食物。
因为黎巴嫩菜崇尚天然和健康,所以,中东人在菜式里不仅用大量的橄榄油,同时还会用新鲜的柠檬汁和大蒜作为调味,几乎所有菜都是以此作为基底进行烹饪的。
在烹调方法的选择上,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都喜欢用无烟烧烤的方式进行烹调,他们认为这样子既能吃出肉的香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分的污染。?
中东口袋面包是中东特色食物,受地域影响食材上结合了东西方的米面文化,加上当地独特的大饼,在主食的选择上更为多元一些,而且所有中东饮食都离不开米类、麦类、豆类和羊肉。
据了解,麦类的生长源于中东,最常用于制作面包,如阿拉伯口袋面包等,还有阿拉伯人餐桌上常见的大饼。 中东酱料式冷菜是中东特有的食物,第一次见到时让人以为是豆腐脑一类的食物,然而浅尝一口却充满无限的惊喜。
用鹰嘴豆做成的豆蓉,加上芝麻糊、盐和柠檬汁等调味,滴上新鲜的橄榄油,搅拌均与,看似样貌平平,却让人回味无穷,口留余香。在中东,人们还喜欢用开心果来作为甜品的配料之一,开心果味做成的冰淇淋,开心果搭配的各种甜点等,随处可见开心果的踪影。
扩展资料:
文化差异: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城。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斯兰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马来西亚这样的其他民族国家。
其民族分别是波斯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普什图人、马来人。
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总称,包括沙特、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就是以基督教为主,但黎巴嫩人主要是阿拉伯人。
百度百科-中东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南韩是指朝鲜半岛的南部,既是现在的韩国,而北韩则是指朝鲜半岛的北部国家,即是现在的朝鲜,二者的经济对比如下:《朝鲜与韩国人均gdp对比表》(单位:美元)
1960年:朝鲜 253,韩国 82, 前者是后者的3倍
10年:朝鲜 400,韩国 410, 后者追上前者;
1980年:朝鲜 700,韩国 1592, 后者超前者约1倍;
1990年:朝鲜 980,韩国 6482, 朝鲜落后6倍以上;
2000年:朝鲜 130,韩国 8840, 朝鲜落后78倍;
2004年:朝鲜 86, 韩国 12431,朝鲜落后900倍。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朝鲜从2000年以来已把强国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然而,由于半岛目前的不战不和的态势,朝鲜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沉重的军费负担仍将继续拖累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朝鲜只能继续取“建设与军事并举”的方针。朝鲜自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对与军事工业直接相关的重工业的高投入,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军工生产却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目前,朝鲜人口总数为2300多万,朝鲜拥有现役正规军105.5万,准军事部队18.9万,预备役470万。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朝鲜每年的军费支出约占其GNP的20—25%左右,1994年其军费支出为56.6亿美元,占GNP的26.7%。这种巨额的军费不能不严重阻碍并延缓朝鲜现代化的正常进程。
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使朝鲜失去了原来与这些国家协作保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停止与朝鲜进行易货贸易后,朝鲜又没有足够的外汇继续进口石油、棉花、焦炭等战略物资;而这些国家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又使许多朝鲜商品失去了竞争力。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进一步缩小了朝鲜的国际经济空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东欧剧变后,在美国要求停止与朝鲜进行贸易,否则西方国家不提供的压力下,东欧等国家都停止了与朝鲜的正常贸易,导致出现了朝鲜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无处输出的局面。1995~19年连年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朝鲜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和工业生产的瘫痪,使朝鲜不仅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而且不得不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和民用能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循环。与美国进行的核对峙,使安全问题陡升为最紧迫的课题,致使朝鲜无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结果更加恶化了经济困境,逐渐降低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解决方法和越南一样: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国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如---裁军放权,改变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模式,逐步将经济管理权下放,取按劳分配制度,提高国民劳动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扩大市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1948年成立的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事实上,在这个时期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上台后,开始以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开发。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1962年至1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结束时的1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四个经济开发五年,继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针对韩国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提出“各地区均衡发展”、“划时代地扩大出口”、加紧“重化工业建设”等目标,改善了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为了继续扩大出口,13年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将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及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创造了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纪录。同时,产业结构向工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16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31%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24.8%。“四五”期间(17年~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5.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朴正熙总统遇刺,1980年光州及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重化工业投资失控,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尽管如此,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在“新村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当局在宏观调控上的失误,出现了工业投资过猛,工业设备运转率过低等问题。11年至1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95亿美元增至614亿美元,增加5.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年均增长39.7%。
进入80年代,韩国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五五”(1982年~1986年)和“六五”(1987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于出现盈余。年~1985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美元
(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1992年开始实施第七个经济开发五年。可是,1992年12月当选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选总统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后提出了“新经济五年(1993年~1998年)”。在此中提出行政改革、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与中国建交。由于韩国具有的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对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设备投资增加等因素,199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1995年也保持了这种良好势头,增长甚至超过1994年,达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10037美元)。1996年由于日元升值导致韩国出口下降和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回落为7.1%,可是,在这一年韩国成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这标志着韩国基本上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19年10月开始韩货价值暴跌,被卷入亚洲金融危机漩涡之中。年11月末,韩国可用外汇储备降至73亿美元,陷入无法支付外债之困境。韩国不得不于当年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金融救助,并于12月1日与IMF签订了金融救济协议。55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救助实施后,不稳定的外汇状况随着1998年1月韩国同国外债券组织签订短期外债向中长期转换的协定后开始趋于稳定。以IMF的金融救济为契机,韩国摆脱了全国范围的危机。而受到金融危机洗礼的韩国经济,九十年代末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于2000年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长3.8%。2002年新当选的卢武玄总统提出了四大方面的经济施政纲领。2002年经济年均增长7.0%。而2003年仅增长3.1%,国内生产总值为6012亿美元,人均为12646美元。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根据霍利斯·钱纳里(H.B.Chenery)的研究,韩国经济的主要转换增长时期(transitional growth)为1963年~1983年。1963年随着第一次经济五年的制定实施,工业化正式启动。10年韩国成为了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ation country)。1983年韩国经历了19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机,1980年负增长后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经济稳定基础上促进自律化、开放化。”而经历了1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挫折之后,韩国经济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韩国不同历史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评价
通过韩国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促成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宏观角度来讲,韩国处于后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更发达国家技术革新成果,“浓缩”工业化进程之优势地位;以及超越传统贸易理论所指出的一个出口国需先在本国国内市场上充分收集消费者偏好使其成熟后再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漫长过程;还有对像韩国这样匮乏国家,战后节约型技术得到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发展中匮乏束缚得到大大缓解;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即“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将使双方受益,而后者比前者受益更多”又一次得到部分验证。而从韩国本身来讲,实施的以下几种经济增长战略不能不为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所谓主导是指的“定向”和“导向”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作用。对韩国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规划、指导、管理和调控经济。其主要手段是:首先,运用经济开发战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韩国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经济活动重点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外。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重点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提出“重化工业化”经济开发战略,80年代以后,又提出“技术立国”等。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制定五年经济开发,以自由与相结合为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开发。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及措施并加以执行。第四,韩国首脑亲自干预经济。由于将干预经济活动视为其重点职能之一,所以,最高层直接干预经济、直接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其经济发展初期是比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韩国当时经济条件下,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由充当其经济活动的总指挥。主导经济的主要手段为宏观经济决策、指导、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这种依靠主导,3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自有其弊端。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演进存在路径依赖。由于主导的企业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业对的强力依赖。韩国大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竞相不计后果地扩张,沿着规模扩张的路径走下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大企业集团没有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负债、财务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集团的制度缺陷,终使企业管理失控。到19年金融危机时,大企业集团纷纷倒闭也就不难理解了。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体制上表现显著。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是一个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信号运用市场运行规律,将金融配置到相关部门中去,推动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可是在韩国,其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使然,金融业的职能仅是行使指令、干预经济的工具。决定利率、存贷、投资等,使金融机构丧失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因,大量的呆账成为其沉重的负担,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融扭曲与滞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19年的金融危机,将其所有弊端都展现给国人,使其始于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决心的改革调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轨道。由此转向旨在减少干预、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上。这种由主导经济向重点规划经济的角色转变,使如三星电子这样的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韩国现任总统卢武玄当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经济施政纲领,并非言之无物。首先提出确立自由公正的社会秩序,具体包括建造易于创业的环境、构筑透明公正的竞争机制、构筑先进的金融基础系统和进行财政税收改革。在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中,提出要用东北亚时代的视野,构筑以物流中心基地与国际化金融为两翼、围绕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商务中心。而建设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社会和面向广阔未来的农渔村社会都有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韩国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为其历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六十年代初韩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继续发展以进口替代产业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和人民所需要的产品尽量不进口或少进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选择后者,使韩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韩国当时剩余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资本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势,为韩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来讲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源于其取的正确方针和措施。概括起来韩国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其一,以比较优势为其出发点。针对缺乏原材料、资金不足但劳动力丰富的现状,韩国决定了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其二,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够适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三,实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出口。尽管这些优惠政策,如直接补贴,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但在出口企业的发展初期,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韩国在增长方式的选择上,理论上受经济学家哈士曼(A.D.Hirschmann)的“不平衡发展论”的影响,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牺牲部分产业和工业部门而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业,通过发展重点产业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在财力、物力和技术积累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同时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因此,选择“倾斜式”的重点投资,“不平衡中求平衡”发展,取“先工后农”,“先出口后内需”,“先轻后重”,“先大后小”,“先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后一般产业”,“先增长后稳定”,“先速度效益后技术效益”,“先内涵后外延”,“先效率后公平”以及“先增长后发展”等一系列经济不平衡增长战略。
对于韩国所推行的这种不平衡增长战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62年至11年第一、第二个五年期间,韩国重点发展投资省、见效快的轻纺工业,增加出口创汇,以此增加对基础工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能力资金的积蓄,取得显著成效。而70年代初期起,由于重点转向重化工业过程的过急过猛,出现了对重化工业的重复、过剩投资,降低了经济效益。再则,效率与公平上的不平衡,出现经济增长之同时工潮迭起等并非完美之现象。但从本质上看,应该说不平衡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交错的平衡增长。
(四)与国际经济变动协调的产业政策与国际化发展战略。韩国在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时捕捉和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以其协调的产业政策来调整其产业结构。8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推行国际化,力图把其企业全面推向国际市场,按照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冷战结束后,随着愈来愈多的国家重视发展经济,韩国更加强调其经济的国际化、世界化发展,同样,这符合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发展潮流。
(五)高科技与人力开发战略。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及其人力要素的支撑。韩国历来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而此战略得到产业界的普遍赞同,认识到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素质。韩国的大企业大都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职工训练所、人力开发院等职工培训机构。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现任总统卢武玄提出的“构筑技术中心的社会”经济施政纲领,体现了韩国在经济日趋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中,以高尖端科学技术立国的志向。
参考资料:
南朝、北朝也就是指韩国和朝鲜,只不过没有北韩这个说法。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短期内是不可能了。一、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油价是不可能回到6元时代的,毕竟决定油价的因素有三点,一是石油供应量,二是市场对油料的消费量变化,三是货币因素等。也就是说,想要重回6元油价时代是不可能的是。二、对于现在的油价调整来看,想要回到六元时代基本是不可能的,我国油价一直呈现涨多跌少的状态,虽然经历了六次的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也仅超过了一元每升,和上半年上涨的三元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所以,车主们与其等待油价彻底降下来,还不如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油耗问题。三、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油还不能回到6块时代。自从进入了2021年,油就一直牵动着广大车主的心,因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国内成品油整体处于上升的态势,这使得大家的出行成本提高了不少。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8月17日,我国的成品油一共调整了15轮,共呈现出10涨2跌3搁浅的格局。而且,东方财富网提供数据显示,在2021年年初之时,我国很多地区的95号汽油还维持在6点4每的水平。
根据新华网发布的消息,国际油在8月12日13日16日都呈现出下跌的状态,而且令人高兴的是,在8月16日,国际油迎来了显著下跌。
而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则收于69点51每桶,下跌了1点08。可见,国际油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因为在国家油价连续挫败下,等到8月23日,我国相关部门可能就会对油进行下调。
对于国内成品油回归6时代的事情,很多人是想都不敢想的。毕竟在今年,广大的车主们已经经历过了太多次油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油能够不再涨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怎么还敢奢望油回归6时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