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2.2009国内十大经济

3.中国的油价什么时候上涨的

4.裸油价的介绍

历史油价2021_历史油价2009

金融危机前,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矿产品价格经历2008年下半年的急剧下滑之后,2009年一季度一直在低位徘徊。进入4月份,在世界各国拯救经济及国内各项“保增长”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主要矿产品价格震荡回升。尤其是经过8~9月的盘整,并受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行及各发达经济体良好的宏观数据陆续出台的推动,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扬。

一、国际油价震荡上行

国际原油价格从2009年一季度的约40美元/桶逐步攀升至年底的80美元/桶左右,与年初低点相比,上升幅度接近90%。受美元走强、消费回升以及欧佩克减产履约率进一步提高等利好因素的影响,2010年3月31日,国际原油(WTI)现货价格达83.45美元/桶(图13)。

图13 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二、铁矿石价格持续走高

2009年9月以来,受经济回暖及中国大规模进口的支撑,铁矿石价格震荡盘升,12月底比年初上涨56%;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已达1190元/吨,基本恢复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图14)。

三、铜

2009年第三季度之前,铜价在相对低位盘整反弹;进入第三季度后,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好转以及二季度财务报表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给铜价上涨带来了新的动力,年底伦敦(LME)三月期铜收盘价为7375美元/吨,比2008年底回升了141%。进入2010年,受市场需求恢复的影响,铜价一季度盘整迹象明显,LME期铜价格在7100~7600美元/吨之间做箱体震荡(图15)。

图14 天津港63.5%印度粉矿现货价格走势

图15 2009年以来LME期铜价格走势

四、铝

2009年底LME三月期铝收盘价为2230美元/吨,比2008年底回升了45.3%。2010年3月31日,铝价为2309美元/吨(图16)。

图16 2009年以来LME期铝价格走势

五、钾肥价格持续下滑

2009年6月,印度进口氯化钾460美元/吨(CFR)合同的签订,打破了国际市场的高价联盟,使得钾肥高价被击破,随后美洲市场及东南亚市场价格逐渐下调。2009年我国进口的俄红钾(KCl,60%)港口价从年初的4000元/吨回落至年底的3400元/吨,降幅为15%(图17)。

图17 我国氯化钾进口平均价格走势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9月1日23时55分,北京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人在为顾客加油。新华社记者戴摄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1日发布公告,汽油、柴油价格将从9月2日0时起每吨上调3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0号柴油零售价格(全国平均水平)每升分别上调0.22元、0.26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许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适当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调动炼化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合理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

他表示,自7月2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涨幅较大。虽然8月31日国际油价再次下跌,但国际市场原油均价已经连续22个工作日超过4%。按照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需要大幅上调。考虑到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情况和经济形势,国家适当控制了涨价幅度,提高了每吨300元。

7月29日,WTI(西德克萨斯)原油期货收于每桶63.35美元,8月5日上涨至每桶71.美元。虽然一度回落至每桶67美元左右,但8月下旬大幅反弹,24日升至每桶74.37美元,为去年10月1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莉认为,我国价格改革总体滞后。如果不按照完善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能源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不利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完成节能减排战略任务。

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姚景源认为,油价小幅上涨对整体价格影响不大,在整体价格水平连续几个月下降的情况下,短期内无需担心通胀。

近年来历次油价调整综述

2009年9月2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2009年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每吨汽、柴油降价220元。

2009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400元。

2009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每吨价格分别上调290元和180元。

2009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再次下调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40元和160元;

2008年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降9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100元;

2008年6月20日,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航空空煤油每吨上调1500元。

2007年11月1日汽油、柴油、航空空煤油价格每吨上调500元;

2007年1月14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调22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下调90元;

2006年3月26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提高20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

2005年7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提高25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

2005年6月25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2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提高15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

2005年5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调150元;

2005年5月10日,柴油出厂价每吨上调150元;

2005年3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百万购车补贴

2009国内十大经济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中国的油价什么时候上涨的

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相继推出

关键词:经济刺激 极度宽松

回顾2009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各主要经济体均遭到重创,各国纷纷推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帮助经济尽早走出泥潭。各国相断出台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巨额经济刺激,并取得显著成效,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衰退领跑全球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复苏曙光在望,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欧元区探底回升,深度低迷日本也已触底。

中国与2008年年底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以此来发挥2010年前提振内需的效果;于此同时,各大型商业银行业推出史无前例的巨额放贷行动。与2009年2月签署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连续降息至0-0.25%区间,美联储还于3月18日宣布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25万亿美元抵押证券。

二G20成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关键词:G20 经济新秩序 金融峰会

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G20)***在美国匹兹堡联合发表声明,宣布G20将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分别于2008年11月、2009年4月和9月召开金融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华盛顿峰会为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奠定基础;伦敦峰会成为金融危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匹兹堡峰会则标志着危机后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诞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未来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意味着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19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也受到一定影响。于是1999年在G7的倡议下成立了G20组织,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防范类似的危机重演,增强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中国成最大受害国

关键词:贸易保护 两反两保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WT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34起,反补贴调查23起。全球对华贸易保护展开猛烈攻势,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今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截至11月份,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涉案总金额共约120亿美元。

预计2009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将达230起-250起,同比增长将达11%-20%;新发起反补贴调查将达41起,同比将增长193%。

四澳大利亚率先加息,各国“退出”与否成焦点

关键词:退市 经济复苏 加息

百年花旗解体、CIT破产、苏皇及瑞士信贷面临史上巨亏……银行业频频告急使得各国在奋力拯救陷困金融机构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在经济金融情势缓解后,10月6日,澳大利亚打响“退出”第一枪,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二十国集团中首个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措施的国家。市场投资者一方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信心增强,另一方面也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刺激退出的进程存在担心。

市场投资者认为此举将拉开各国纷纷加息的序幕。分析师表示中国的加息会在明年年中出现,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可能也在明年年中。

五美元:2009年一片惨淡

关键词:跌跌不休 弱势美元

2009年美元汇率走出一个明显的波峰。

美元对西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整体变化的美元指数在3月5日达到今年的最高点约89.5,之后,该指数转头向下,一路阴跌。截至目前,美元指数的年内最低点出现在11月25日,约为74.2点。

美元贬值增加了美国出口竞争力,美国出口增加,更有利于美国经济复苏。所以对美国来说,的官员们大概就会一面继续念着“强势美元”咒语,一面却对美元下跌袖手旁观。而美元的跌跌不休加上美国启动印钞机直接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引起全球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对出口型经济国家将带来重创。在临近年尾岁末之时,美元开启一波反弹之势。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美元岁末上涨是市场的技术调整。2010年,美元将继续保持下跌的趋势。

六石油:年初狗熊,年末疯牛

关键词:震荡走高 复苏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008年7月一度飙涨至147.27美元的天价,随着危机爆发油价迅速回落,今年2月12日跌至33.55美元的低谷,短短7个多月跌幅就达77%,国际原油市场哀鸿遍野。油价低落似乎让世界经济“松了口气”,但2月中旬以来油价又转入震荡上行轨道。第二季度油价上涨了四成多,创下199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涨幅。在反反复复的震荡走高中,国际油价在10月21日一度冲上80美元,近期则有所回落。纽约商品原油期货期权资深交易员雷蒙德·卡本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看到了通常两年才有的变化”。

纵观油价全年波动,“复苏”是一条主线。有分析师称:投资者认为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复苏迹象日益显著,石油需求最终会上扬。日前,虽然国际原油价格小幅度下跌,但还是收在今年的高位。

七黄金:后危机时代的“王者归来”

关键词:冲千 强势回归

2009,可以说是全球黄金爆发年。

今年全球金价三度冲破每盎司1000美元“天花板”,其间行情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而最终再创新高,从表面上看是受到了经济危机和人们对滞胀担忧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全球金价的走向还是与美元贬值息息相关。

2009年全球金价的走势基本围绕着“冲千”展开。一年中,在演绎了三度冲千、惊心动魄的几轮行情之后,黄金价格终于站上了每盎司1000美元的高位,并且一路直逼1200美元的惊人新高,创造了2002年以来的一轮黄金牛市的新纪录。被经济学家凯恩斯誉为"最后的卫兵"的黄金,正在让全球投资者重新发现其金融属性,强势回归投资市场。

八迪拜:主权债务危机袭来

关键词:迪拜 主权债务 降级

提到迪拜,世人脑海中展现出来的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和奢侈的生活。然而,奢华背后,却是靠总计800亿美元的债务泡沫在支撑。由于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迪拜的旅游业和地产业遭受重创,收入大幅下滑,泡沫破灭,此前的债务再也捂不住了。迪拜不得不站出来,于11月25日要求债权人延缓催债,从而引发迪拜债务风波,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短短几周内,先是迪拜的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也遭受牵连。另外一家评级公司穆迪也指出,即使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大块头”如果不能洁身自好,也将面对同样的威胁。而随着主权债务问题的风险不断曝光,许多国际大行和评级机构都发出警告称,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是明年全球面临的头号风险。

九美国年内倒闭银行140家 创20年新高

关键词:破产 银行危机

2009年10月30日,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关闭加州国民银行等9家银行,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单日宣布关闭银行最多纪录。11月2日,美国最大的商贷机构CIT申请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大破产企业。截至12月23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布的美国年内倒闭银行数已达到140家,创20年来新高。由于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已下跌35%至40%,商业地产信贷和商业违约率持续升高,一些规模较小银行前景仍然堪忧。

美国银行业危机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说2008年美国大银行上演的悲情一幕仍让人们触目惊心,而2009年中小型银行的倒闭潮又给刚刚开始愈合的金融体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更多的银行倒闭表明危机效应仍在延续,上一轮信贷膨胀所导致的资产负债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消化,虽然这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无疑将拖累实体经济的复苏步伐。

十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无果而终

关键词:哥本哈根 气候峰会 碳排放

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落下帷幕。在这次长达13天的会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减排原则、资金支持等关键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有超过110个国家的***出席会议。大会闭幕时通过《哥本哈根协议》,重申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依旧很大,在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上未能达成一致。《哥本哈根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将努力推动协议在2010年成为法律文件,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比如,欧洲碳排的碳排权价格暴跌,与会国之间就协议失败相互追究责任。

裸油价的介绍

中国的油价调整通常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的。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油价经历了多次上涨和下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

1.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原油需求减少,油价大幅下跌。然而,随着经济复苏,油价在2009年开始回升。

2.2011年至2014年:这个时期,国际油价经历了大幅波动。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导致原油供应中断,推动油价上涨。但随后,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加上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油价在2014年大幅下跌。

3.2016年至2018年:在这段时间,油价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通过减产协议来稳定市场。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油价在2018年下半年再次下跌。

4.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油价在2020年暴跌。之后,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主要经济体复苏,油价开始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油价调整通常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的。因此,具体油价上涨的时间点可能会因市场情况而有所不同。为了了解最新的油价信息,建议关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调整通知以及相关媒体的报道。

“裸油价”是中国石化一位权威人士给公众传达的新概念,即不含税的油价。2009年7月8日有媒体报道中国6月份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后。2011年清明节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有舆论质疑国内油价“虚高”,并指中国油价已高于美国。对此,发改委解释目前国内的裸油价比美国低,但是含税价格却远高于美国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