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价格波动情况_中东石油价格波动
1.西亚为什么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2.美国是石油丰富的国家,为什么工业所需石油还要大量从中东进口?
3. 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及其对外经济贸易
4.为什么说中东的石油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中东地区石油上游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国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逐步放开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吸引外资,推动本国石油工业发展。值此之时之即,中国应如何直面和把握?
历史背景沿革
众所周知,中东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油气最丰富地区,据权威数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世界已探明剩余石油储量为1734亿吨,其中中东995.6亿吨,约占57.4%;与2002年相比,2003年世界石油储量增加了72.5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增加了56.6亿吨,占总增加量的78%。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将不断增加,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比例可能上升到70-75%,而且预计今后20-30年世界新增石油储量的约70%将来自中东地区。从原油产量来看,世界石油的剩余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该地区。
1972年,中东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已从1960年的26%上升为35%位居世界之首,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区。
战后至六十年代末期,美英等西方国家通过其石油公司以近乎掠夺的方式大肆开中东的石油,并在中东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石油上游市常随着中东阿拉伯国家在二战以来的民族解放斗争中赢得了政治独立和国家主权,七十年代初? 中东主要产油国基本都完成了石油生产的国有化,收回了石油主权,从此中东地区油气领域的对外开放基本停止。而且中东阿拉伯国家把石油作为对抗西方国家的重要武器,分别于1973和1979年两次对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制裁,引发了严重的石油危机,给西方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致使中东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矛盾呈现白热化。
区域诸国风云录
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东地区在发展经济,实行私有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大了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私人、外国石油公司投资油气工业,包括长期以来对外开放的“禁地”——油气上游市常
作为世界石油第一大国,沙特于2003年7月宣布,将对外资部分开放其油气上游市场,将东部共计12万平方公里的三个天然气富产区对投资者开放,并邀请了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及欧洲的石油公司到沙特从事天然气开发,壳牌、中石化集团等公司中标。
科威特于2001年3月提出了一项旨在将其石油生产能力从220万桶/天提高到350万桶/天的“科威特工程”,这项战略性规划为期25年、预算资金高达70亿美元。到2003年2月,科威特完成了该工程的合同征集,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谢弗隆-德士古(Chervon-Texco)、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壳牌(Shell)及道达尔菲纳埃尔夫(TotalFinaElf)等世界跨国石油公司参与了合同征集,另外据悉,科威特还打算把位于科威特城和科威特湾之间的一个新油田的勘探开发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放。
为了抵制美国的制裁,促进经济发展,伊朗正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投资。2001年1月,中国与伊朗达成协议,由中石化集团(Sinopec)在伊朗中部卡山区块开展油气风险勘探(据悉已获勘探发现)。2003年12月,伊朗宣布将对外开放16个油田,邀请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外国石油公司参与投标,并给出了许多优惠政策。
另外,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及也门、巴林等国也加大对外资开发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跨国石油公司投资本国石油工业,包括上游市常
综上所述,近年来,特别是第二次海湾战争以来,中东石油上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可以说,中东地区石油上游格局正发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巨大变革,一个令人瞩目的石油上游市场正悄然“复苏”。
风云际会 大变革前夕
1、背景分析
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少中东国家都在努力加入世贸组织(WTO),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其优势,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和好处。
第二,美国为实现其对全球石油的垄断和控制,推出了自己的全球石油战略,对伊战争的胜利为其控制和垄断中东石油、“民主改造”中东国家奠定了基矗
第三,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产量增长迅速,出口急剧增加,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日益加大,正逐步危及中东的石油优势地位。
第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加,失业率高(伊朗20%,沙特15%),就业形势严峻,传统宗教势力和改革派斗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地区局势不稳,恐怖活动猖獗。
第五,中东地区油田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严重,石油增储上产乏力,需要巨额资金用于更新设备和开发新油田。据IEA预测,未来20-30年,中东地区设备更新、发现新储量和开发新油田需耗资一万亿美元。综上,中东地区似乎已处于大变革、大改组的前夜。
对于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中东地区来说,要发展经济首要是发展石油工业,在资金、技术及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扩大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在包括上游在内的石油工业各个领域加快全球性市场化进程,是中东各国发展本国石油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2、影响及意义
中东石油上游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将对地区政治局势、世界经济及全球石油工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国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增加,中东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与合作增强,有利于促进该地区政治改革,对于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稳定地区局势、消除或减少恐怖活动等有重要意义;其次,有利于中东地区发挥优势,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缓解各种矛盾;再次,中东地区石油勘探开发将蓬勃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可能显著增加,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世界石油供应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供大于求,石油价格可能长时间走低。
三大目标建议
首先,应当加强对中东地区的系统研究,包括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特别要关注地区局势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动态。在具体“走出去”方面要加强油气潜力及开放程度,政治环境,基础设施状况,经济技术水平,合同条款,竞争性分析等等方面的跟踪、分析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中东各国适合海外投资的优劣进行评价和排序,确定优先目标,形成该地区海外勘探开发的梯次。这是关系能否及时成功地全面进入中东石油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次,应当加大与中东地区的外交力度。通过各种层次、形式多样的外交活动,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与其外交关系,特别要加强能源外交活动,可考虑在个别国家设立半官半商的专门能源外交机构,为我国石油公司成功进入中东石油市场打好外交基础,提供及时和必要的信息指导,极力促进油气合作项目。
第三,应当加大与该地区的全面合作,特别是能源领域的经贸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中东地区的全面合作,加大双边贸易额度,扩大合作广度和深度,尤其要作好石油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最后,加强协调,整合力量,增强竞争力。长期以来,中东就是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关注的重点地区,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对该地区更熟悉,更具优势,竞争将非常激烈。应当进一步完善“走出去”协调机制,形成合力,以加强竞争力。必要时,可以考虑向石油公司提供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并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其投资行为。
西亚为什么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不安定因素: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
(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
(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
(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
(五)、领土争端、水纠纷错综复杂。
世界对中东注视原因:
(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
(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三)、中东地区石油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
(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
中东局势及影响:在1990 年代,埃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国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开始了经济改革,企图改变纳赛尔建立的比较苏联式的经济体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平心而论,这些改革对埃及的经济还是有良好作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高通货膨胀得到了遏制,从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胀,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时间,还是在5%左右。经济增长也有了5-7%的水准。
但是在小穆巴拉克这些金融家们主导下的改革,靠的一个是扔掉本来的包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大类补贴,一类是能源,一类是食品。这个就导致了自身系统的不稳定。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主要依赖的是外来资金,导致了埃及的对外债务高企。
在2008年之前,这两个因素,都由于整个国际环境,而没有成为燃眉之急。因为海外的资金太充足,简直是用不完。又因为中国的廉价消费品横扫全世界,也让埃及的很多穷人,得到了温饱。
但是一旦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变动,埃及的国内通胀马上就变成了导火索。
稀土业十二五前景光明
机构资金回流 50亿元争夺4行业 新闻出版产业将获600亿融资支持 “新三板”改革提速 机器人受益 “通信高铁”迎利好 4类公司有戏 [微博]徐晓宇:如何把握年报行情 [股吧]提准暴露出主力真实的意图 [和讯知道]怎样炒股才能不亏 以色列外交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16日说,两艘伊朗军舰将驶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伊朗媒体报道说,这两艘军舰将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保护伊朗货船和油轮安全。利伯曼没有谈论以色列如何获得这一信息,不过,他称伊朗这一举动为“挑衅”。
与此同时,在中东其他国家,抗议和示威活动仍在发酵。其中也包括像利比亚这样的欧佩克成员国。16日,巴林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进入第三天。另据外媒报道,在也门的冲突已造成人员伤亡。
伦敦原油突破104美元
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指出,中东等产油区的局势不稳,对油市带来了较高的风险,且这样的风险还在不断增加。
以苏伊士运河为例,该运河目前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枢纽。一旦苏伊士运河出现运转不畅等情况,将大大增加原油运输成本,推高油价。
一些分析师指出,尽管巴林等国本身并非主要的原油出产国,但其邻近沙特等产油大国,一旦这些国家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能排除对周边产油国带来不利影响。
受到中东局势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周三大幅走高,其中,伦敦油价再度创出反弹新高。17日伦敦盘中,4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在104美元上方徘徊。前一天伦敦收盘,该合约大涨2.14美元,报103.78美元,为自2008年9月底以来的收盘新高。近期一直折价较大的纽约WTI原油期货周三也上涨0.8%,至84.99美元的两周高点。
不过,17日晚些时候,油价出现回落。此前有当地媒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方已收到通知,原定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该运河的已被取消。
金价连续四天上涨
受到中东局势影响的还有黄金。国际金价16日连续第三天上涨,达到1375美元。周四盘中,金价继续上涨,一度达到1380美元。
与此同时,中东的局势也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因为担心伊朗和以色列爆发冲突,美股16日午盘一度急速出现回落,只是在更多利好数据推动下才重新走高。而在中东本地,因政局拖累而陷入混乱的埃及金融市场本周继续关停。
三、“大中东”时局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问题等远未解决。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美国的政策、以色列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尽管世界其余大国努力展现影响,但美影响难以被取代。布什执政几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稳中求变政策,转而取推进“反恐”和推进“民主自由”并行的“先破后立”战略。布什新任期将从改造价值观和重塑地缘政治入手全面推进大中东战略。美将在稳定伊拉克局势及促进巴以和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边和多边、外交与军事等多种手段,清除反美,推广西方价值,实现其对大中东地区的全面主导。由于美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大中东民主”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但该的“目标”过于庞大,且受到多方阻滞,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取得整体性收效。
(三)、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
北非: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1991),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农产品有棉花、阿拉伯树胶、栓皮、油橄榄、无花果、椰枣等。产骆驼。纵使考察北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其相似度西亚地区差不多.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人们有时候把它和西亚放在一起研究.北非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城市是埃及首都开罗.它因为是沙漠中的代表,人称沙漠之星.
北非不稳局势诱发市场新格局
近来,利比亚为代表的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及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动荡。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近来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折射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博弈的魅影。
一、欧盟利益首当其冲
首先,欧盟是利比亚石油经济的主要投资者。2010年利比亚产量为160万桶/天,其中72%产量主要集中于以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以及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局势动荡,使得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人员以及全部或部分停产,正蒙受着遭受巨大损失。而中国主要在利比亚承建项目,直接投资较少,遭受损失有限。
其次,中东北非持续,必将推高油价,容易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欧盟经济可能在全球通胀浪潮中最先倒下。由于美国拥有很高的战略原油储备、英国坐拥布伦特油田,而中国则手握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通胀苗头已经初现的欧盟经济将会遭受重大打击。
最后,中东北非的将迫使难民涌入欧洲邻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美国手握主动权
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率先爆发,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导火线确是本国的高通胀。综观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储备国--美国,才具备操控国际粮价的实力。
一方面,早在小布什任内,美国就启动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在美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另一方面,上台后,美国进一步放开本国近海石油的开。于是,到2010年12月,美国居然从一个在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也就说,油价不断攀高,对美国的影响并不算大。而美国有可能在"石油危机"中置身事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争取在地区动荡中摄取最大的利益:一、利用输入性通胀,钳制中国及欧盟经济的发展;二、通过动荡令阿拉伯国家自身难保,从而解除袭击伊朗的后顾之忧;三、利用动荡,继续增加在中东北非中的话语权,为美国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三、各方博弈下,局势尚不明朗
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欧盟经济的根本利益。因此,欧盟极力敦促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切勿武力镇压民众,为是的避免武力镇压导致利比亚陷入内战,进一步恶化局势,推高油价。同时,中国2010年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而中东石油又占其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倘若持续,则中国石油将出现短缺,价格暴涨,导致通胀继续高企,制约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最新发展。虽然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但是利比亚因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也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此外,过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国家,反而使伊朗从而受益。
目前,动荡局势继续蔓延,已经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国内并不平静。倘若沙特出现较大的,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将指日可待。这对世界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
四、超预期分析--北非与中东局势、国际油价、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国债
近期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并导致国际石油上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如何演变对于石油的影响较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观望等待是主流的观点态度。广州万隆网认为,北非、中东局势不稳存在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国内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从国外因素来看,在北非、中东局势拥有较强话语权的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是当前局势下的受益者。因此,从短期来看,北非、中东不稳局势将保持着市场对油价上升,通胀压力大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将令市场短期内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高层将可能取有效措施与美国形成制衡态势,以改变在石油方面的被动地位。例如,利用巨大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的储备货币地位,改变美元主导的格局。如后者获得超预期的推进,如香港人民币IPO等,对于A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改变AH股价倒挂的估值修正问题。
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石油供给的影响
2010年12月至今,中东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出现明显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根据对历次中东或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冲击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作者认为这一轮中东和北非局部地区的动荡对全球原油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油价短期内会显著波动,但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内国际油价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一、 目前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的直接冲击有限
首先,局势动荡十分明显的国家石油产量和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相对较小,其他产油国家或地区利用闲置产能能够迅速填补产出的下降。
其次,当前全球原油库存水平仍然偏高。
第三,埃及交接相对平稳,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畅通。
二、 中东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的冲击在逐步削弱
从历史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五次比较大的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五次危机分别是:13年欧佩克组织石油禁运、18-1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1981年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海湾战争。危机期间,受直接冲击的地区或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份额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3.5%-8.8%之间。分析上述五次危机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评估最近一次危机对石油供给和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比较上述五次危机,可以看到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性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l.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原油产量的冲击程度有所减弱,冲击持续的时间逐步缩短。
2.短期内石油供给冲击能够导致世界油价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但影响的持续性逐步减弱。
3.石油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在逐步减弱。
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东和北非局势明显不稳的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6.8%,其中受冲击影响较大的利比亚已经减产80万-90万桶/天,减产份额不足全球总产量的1%。总体看,这一轮危机截止到目前对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冲击较过去五次危机轻。再考虑到沙特、伊朗的局势目前相对稳定,根据过去中东或北非地区数次危机的经验,综合判断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可以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 中长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一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通胀预期,并推高原油价格。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
三是石油具有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影响
美国是石油丰富的国家,为什么工业所需石油还要大量从中东进口?
楼主您好!
西亚石油极其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波斯湾沿岸、海底及两河流域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湾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带;
该地区还存在一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藉欧佩克,成员国得以从石油出口得到更多收益。"于上一年,欧佩克的11个成员国. . .根据联邦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字,从石油出口中收取3380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42%。相对于12年的数字,成员国石油出口的收益为230亿美元;经历13年石油危机后17年,该数字为1400亿美元。
由于石油销售被美元所主导,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会直接影响欧佩克对石油的定价。举例说,当美元对其他货币下跌,欧佩克成员国会收取较少的其他货币。因为它们持续以美元出售石油, 这将导致购买力直接的下降。当欧元引入后,伊拉克决定以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出售石油的交通货币。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3年10月17日至1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总结于阿尔及尔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高峰会,它呼吁定下稳定而合理的物价、国际食物和农业、由南至北的技术转移,及经济系统的民主。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3年10月17日至1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
去年是中东地区(西亚和北非)极不平常的一年。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迅速蔓延到埃及、也门和叙利亚等国,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使一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出口大幅减少。有数据显示,石油小国的生产和出口下降也是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因素之一。
也门政局和社会去年发生剧烈动荡,石油工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殃及。数据显示,本世纪初期,也门日均石油产量曾达40多万桶,而本国消费仅为十几万桶,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由于政局动荡和社会,去年也门石油产量降至日均17万桶上下,比前一年减少约35%。这导致也门石油出口大量减少。
去年开始的叙利亚战乱目前仍在继续,这使该国石油工业严重受损。前些年,叙利亚日均出口原油15万桶,而去年的使得该国石油生产日均减少约23万桶,出口也随之迅速下降。西方去年9月开始实施的经济制裁更使该国石油出口中断。
苏丹是近年北非国家中石油出口较多的国家。由于去年局势动荡,苏丹石油日均产量减少约35万桶。由于南苏丹独立后与苏丹在部分边界划定、国民地位以及石油分配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富产石油的南苏丹目前石油出口处于停顿状态。
中东地区石油小国因政局动荡和社会导致的石油供应量日均减少约50万桶,成为除利比亚和伊朗等因素外推动国际油价上涨的又一成因。
今年中东石油小国局势如何、将对世界石油市场造成何种影响,已成为能源分析人士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3月份发表的月报预测说,2012年中东地区非欧佩克成员原油日均供应量预计将从去年的168万桶进一步降至156万桶,为不包括欧佩克成员产量在内的各地区中石油供应量降幅最大区域。非洲地区非欧佩克成员石油供应量也将比去年减少9%,其中南苏丹石油出口锐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虽然油价的“话语权”主要集中在世界主要产油国尤其是主要出口者欧佩克手中,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石油市场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东石油小国对世界石油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从当前情况看,预计中东石油小国对油价飙升的推波助澜作用近期内仍将继续下去。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西亚是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地区,所以西亚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及其对外经济贸易
这是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政策决定的,既是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平抑油价上涨的砝码。
石油是美国的一种重要战略产品,其需求的一半目前靠进口。13年巴以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猛涨,引发世界性石油危机,一度造成美国石油进口中断,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为应付紧急事态和突发,满足非常时期国家对石油的需求,稳定和平抑石油市场,由美国出面进行石油储备。14年11月,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倡导下,国际能源机构(简称IEA)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储备行动。1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A),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
石油储备有两种方式,一是战略石油储备,即由能源部负责购买并储备原油,一是石油产地的储备,在阿拉斯加北坡重要产油区,划出大片含油土地储备起来,只探不,找到石油储量后就地封存,以备急需。
一、战略石油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储备原油)是美国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美国能源保障政策的基石。
1、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缘由。13-74年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使美国认识到对石油进行战略储备的必要性。1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正式签发能源政策和保护法,宣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政策中拟定的储备目标是相当于90天的进口量。
早在1944年,时任内政部长伊克斯就鼓吹建立应急石油储备。1952年杜鲁门总统的矿产政策委员会也建议考虑战略石油供应。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艾森豪威尔总统向国会建议建立石油储备。10年的内阁石油进口控制委员会也提出如是建议。但在这30年间,主要是国会讨论并仅在国防部的战略物资储备中适当考虑了储备原油,真正大规模储备的建立仍是福特总统任职期间的事情。
从经济上讲,美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也有其必然性。美国仅拥有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3%,但消费量却占全球的28%。目前美国石油50%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70%将靠进口。而进入世界市场的原油,2/3来自中东和非洲这些政治军事不安定地区。所以,储备石油也有保障供应、平抑油价的因素在里面。
2、储备对象与储存场地。储备对象是原油而非精炼油品。原因有:原油可按要求随时制成各类产品;原油容易保存。战略储备原油,均存放在墨西哥湾沿岸的盐丘中。这里有500个大盐丘。选择盐丘作为储存场地的原因是:建设和经营成本低;不渗漏,自封闭能力强;安全可靠,对环境危害小。一个典型的盐丘呈圆柱形,直径200英尺,深2000英尺,可存放1000万桶原油。
3、目前储备数量。1998年12月31日的储备数量为5.611亿桶,相当于美国60天的净进口量,即在非常时期,外国石油供应中断2个月对美国经济和国防安全不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储备量最多时高达118天的进口量,1985年)。
主要储存在5个地方:得克萨斯州的Bryan mound(储存能力2.26亿桶,目前储备2.17亿桶)、Big Hill(储存能力1.6亿桶,目前储备4100万桶),路易斯安纳州的West Hackberry(储存能力2.19亿桶,现储备2.05亿桶)、Bayou Choctaw(储存能力7500万桶,现存5200万桶)、Weeks岛(储存能力7200万桶,已满)。总储存能力为7.5亿桶。
4、管理与预算。战略石油储备由能源部的一名副部长主管,副部长助理直接负责,下设的化石能源办公室具体管理。该办公室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按总统指示迅速将储备油抛售出去。有相对固定的承包商。能源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在2025年前保证石油储备的易得性,一旦有事,可迅速作出反应。能源部还负责定期审查储备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直接向总统提出意见建议。
储备目标、预算等,均需由总统提出,由国会批准。国会批准动用财政资金、设专门帐户建立石油储备。迄今为止,美国共为战略石油储备支出了210亿美元。
5、储备的动用情况。法律规定,只有在非常时期,紧急情况下,由总统亲自签署命令,方可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动用储备要符合竞争性销售原则。这里对“非常时期”、“紧急情况”,也有明确的定义,即:“的范围和持久性具有危机的特征;对国家安全或国家经济可能有重大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符合这三个特征之一就可动用储备。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人的所谓“沙漠风暴”行动)中,首次动用了该储备。1991年1月16日,布什总统签署命令,为平抑油价,动用储备。能源部立即作出反应,抛售3375万桶原油(后由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油价很快趋稳,故美国实际仅动用1730万桶储备),供油始于2月5日,结束于3月31日。在1994年的“美国石油供应中断政策声明”中明确支出,通过沙漠风暴行动中抛售的实践说明,此石油储备是“极具价值的,有效的”。
事实上,在19年伊朗革命及随后的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已想动用储备,但当时美国人自己认为,储备数量尚嫌不足(当时全部储备只有9170万桶),未必能发挥关键作用,且会影响与石油输出国的关系,故最终未动用储备。
二、阿拉斯加国家油储
阿拉斯加国家油储(封存含油土地,只探不,以备急需)是美国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1、建立阿拉斯加国家油储的缘由。1923年2月27日,时任总统哈丁的第37A号行政命令宣布:“有鉴于阿拉斯加北冰洋沿岸有大油苗,具产出有价值油田的条件…有鉴于未来海军的石油供应始终是国家关心的问题,因此,我,W.G.哈丁,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凭借法律授予我的权利,把目前尚未依法登记、承租或使用的下述地区……,从公有土地中划分出来,作为海军油储”。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海军油储4号的地区,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在这些地区,只探不,仅在紧急情况下出供海军之用。1942年第82号公共土地法,又扩大了储备地区的面积,将整个阿拉斯加北部地区均划出来留给海军,“仅供战争之用”。
16年4月5日通过了海军油储生产法(公法94-258),将海军油储4号更名为阿拉斯加国家油储,并由海军部交由内政部负责管理(内政部的土地管理局负责管理,地调所负责勘查,仍是只探不)。
2、勘查工作。1944-53年,海军部对油储4号进行了10年的勘查,圈定了一批油苗。12-77年间,受欧佩克石油禁运的刺激,又进行了一轮勘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6年由内政部接管后,内政部的地调所又对油储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调查评价。
国家油储地区内的石油储量情况,最近未予以正式公布。但仅其东北角1/4的地区(460万英亩),据美国地调所报道,就蕴藏有21亿桶石油(内政部矿产管理局则称石油可储量为30亿桶、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
3、储备地区范围。从阿拉斯加州的Brooks岭一直到北冰洋,总面积为2350万英亩(一个对比的数据是,整个阿拉斯加州已授予矿业权的地区的面积总共才1600万英亩),远大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地区的总和。
为什么说中东的石油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中东北非的油气地缘政治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化工技术发展的结果,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又是以石油作为燃料和动力推动的结果。现在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了石油和天然气对现代工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分布和经济安全的考虑,是限定、划分安全区的重要依据。当然石油天然气本身所蕴藏的巨大利益和对整个经济安全的影响力,就必然使得中东北非地区成为世界大国竞相争夺的经济安全区和防护带。
中东北非地区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能源产地,其能源地缘政治非常重要。中东北非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世界2/3以上的石油分布在中东北非地区,而且其天然气储量也十分丰富。
中东北非地区是古地中海海水较深且存留时间较长的地区,沉淀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地下岩石构造也有利于石油的汇集与储存,因而拥有很大的石油储量。经过多年的开以后,地下油海的存量仍然十分可观。
在世界石油分布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就占39%,天然气占23%。2000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中,中东为932.4亿吨,占世界剩余探明可储量的66.47%(国际石油经济.2001)。其中沙特阿拉伯的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伊拉克占10.9%,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占9.5%,科威特国占9.1%,伊朗占8.7%。海湾国家石油储量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2000年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中,中东为52.4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的35.14%(国际石油经济.2001)。
在世界石油生产中,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1999年,中东地区的石油产量为10.19亿吨,占世界石油产量的29%。而天然气产量为1315.82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产量的5.60%。
在世界原油贸易中,中东地区原油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9%,成品油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5%。而在世界石油消费中,中东地区所占的比例仅为6%。
随着中东北非以外地区石油的走向枯竭,中东北非将在石油时代后期执世界石油市场的牛耳,成为世界油气地缘政治的决定性地区。
二、中东北非地区的对外经济贸易
1.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中东国家的石油国有化政策和世界油价的暴涨,使中东国家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不仅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积累了巨额石油资金,也使中东地区的出口额从50年代只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9%,增加到70年代末的10.68%,超过了1/10。
北非主要几个国家财政收入也都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的贸易收入。原油输出为中东北非国家带来了巨额的石油收入,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建设资金,使中东北非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的重要销售场所和世界上的重要劳务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为了让世界了解中东北非,特别是中东国家举办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博览会,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中东北非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2.中东北非地区的外贸结构
中东北非国家大都是石油输出国,除巴林、苏丹等国的石油出口比例较小外,其他国家的石油出口都占本国出口总额的80%以上,有些国家达到90%以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原油出口为主。随着中东北非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中东北非国家的石化产品以及一些国家的钢、铝、水果、蔬菜等也开始进入出口商品行列。
中东北非国家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其中美国和日本居领先地位,其次是德国、英国和法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对中东北非的贸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转口贸易是中东北非地区国家国际贸易的一大特点,科威特、巴林、迪拜、达曼新港和朱拜勒港等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转口贸易港。
3.中东北非地区贸易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对外贸易的发展通常受到地理位置、自然、人力状况、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0世纪70年代,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较快。然而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萎缩,石油价格长期疲软和国际势力的干预,该地区国家的对外贸易受抑,各国对外贸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东北非地区经济的最大弱点是结构单一,偏重石油生产和出口,尽管中东北非国家在过去的发展岁月中,取了一系列措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只能说有一定的改观。目前该地区国家的对外贸易存在的以下问题:市场发展不平衡,出口仍集中在油气输出方面;石油收入受世界石油市场的制约,极易受国际石油市场油价的影响,出口贸易和外汇收入跟随油价的波动而增减;贸易对象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中东北非地区主要从西方国家发达国家进口商品,进口市场几乎被垄断,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争夺该地区的贸易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出口也以发达国家为主;彼此间的经济互补性仍不强,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其他地区,这主要受中东和平进程和非洲不断的战乱的影响,经贸来往明显减少;尽管近年来中东北非地区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该地区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仍较小;债务负担重,购买力低,资金缺乏,内部矛盾重重,经济过分依赖石油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从蒸汽时代的走向了电气化时代,燃料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石油,可以说离开了石油世界经济将瞬间崩溃。而石油的分布极度的不均衡,世界石油的近3分之2在中东地区,而石油消费的百分之95以上在中东以外的地区。这就造成大量需要石油的消费国需要从中东地区进口大量的石油。所以中东地区对于那些石油消费大国来说,一个有保障的中东石油地区是事关他们国家利益的事情。上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是这个发展进程却在73年戛然而止,因为中东石油国家为了抗议西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宣布石油禁运和暂停出口,造成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从不到3美元涨到了13美元。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停顿,以致后来除了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再也没有恢复到73年之前的黄金时期。由此可见中东石油的巨大威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