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油价_2002年油价一览表
1.历史油价怎么查
2.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
3.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最近中国石油股份的股价可用一个“跌”字形容。
先是中国石油股份A股,踏入2020年即跌至5元心理关口;2月24日,中国石油股份H股更一度下跌超4%,低见3.24港元,创2008年来新低,更被瑞银调低其目标股价至4.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而中石油市值也跌破万亿,徘徊在00亿元,较2007年的最高市值8.89万亿元,蒸发近8万亿元。有市场分析指,这不够13年的时间,中石油跌去了阿里+腾讯+百度+网易市值的总和。
如此庞大的天文数字,茶哥等普通网民想象不到,但我们更想象不到的是,作为三桶油的老大,中石油的表现哪里拖了后腿?
以前,我们没买车时都这样想—?买车的钱都出得起,我还怕加油钱?但买车后,发现自己当年太傻太天真了—@#%&#$,今天油价又涨了3毛!
“执掌”油罐子的中石油,而且油价升多降少,印象里会富得漏油,结果在2018年度财报显示,四大板块之中的销售业务,营收超过2万亿元,但经营亏损达64.5亿元,也就是说这一年,中石油是亏本卖汽油给我们的。
(表格来源:虎嗅)
这里跟大家说一个背景,那么多年影响中石油市值和股价表现的,是其每年的利润率,这又与当年国际布伦特原油交易平均价成正比。
从2002年开始,中石油净利润逐年攀升,而且利润率保持在18.5%-25.9%之间。到了2007年突破千亿达到1552亿,利润率18.5%,成为亚洲最赚钱公司。而在这五年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从24.99美元/桶飙升到72.44美元/桶。
(表格来源:虎嗅)
但2015年起,中石油的净利润开始暴跌,从2014年的1190亿,跌到2015年的424亿、2016年的294亿,再也不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了。而这些年,布伦特原油的年平均价格不出55美元/桶,2017年更至“谷底”43.73美元/桶。
到了2018年,中石油的净利润反弹至724亿,但利润率只有3.1%。2018年国际油价飙升到71.34美元/桶,中石油也大幅获利,然而当年的销售板块还是亏的。到了2019年H1,中石油净利润391亿,净利润率为3.3%,略比2018年形势要好,但全年的数据还要看公布结果,因为去年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平均下探到64.76美元/桶。
(表格来源:虎嗅)
其实中石油旗下业务分为四大业务:“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和“天然气与管道”。这其中与我们日常最相关、又饱受争议的业务,非销售板块不可。在已公布的2019年H1,销售板块营收1万亿,经营利润19亿,利润率只有0.2%,却止住了2018年的亏损。但翻查2019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你会发现涨多跌少。不过要清晰一点,国内汽油、柴油的零售价格,不是由三桶油定的,是由国家发改委定的。在油价高企时,中石油还要缴纳“特别收益金”,2012年-2014年分别缴纳791亿、727亿和643亿。
2019年国内成品油价格(16涨7跌4搁浅)
茶哥早前报道过,受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影响,开年至今的油价呈现“一搁浅两连跌”的情况,2月18日下调售价后的油价更创了8个月新低,如今全国大部分地区95号汽油重回6元时代。但不少网友表示,疫情期间都呆在家里,如非必要没外出开车,一箱油用了很久,市场需求不旺盛油价自然跌:“你信不信复工复产后油价又节节高!”
这个论调说对了一半,汽油价格确实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但这里的市场是指布伦特原油体系,考虑的更多是国际间的供求平衡。当肺炎这只“黑天鹅”出现时,疫情使中国减少购原油20-40万桶/日,体系一时间失去了大买家支撑,当然是下跌。
那还剩10个多月的2020年,国内油价大概率又是一个怎样的走势呢?
世界第二大私人财产管理者瑞银集团相信,市场正在反映布兰特原油长期处于50美元/桶的水平,相比之前预估的70美元/桶心理关口要低不少,主要是肺炎对市场的冲击,原油需求短期急切下降所致。而预计今年中石油的运营,将会受到肺炎疫情的影响,包括实现油价、天然气售价、销量及下游毛利率等下跌。
市场分析预计,国内第一季度社会整体需求下降较大,在疫情的影响下,短期油价仍有下行趋势。但如果国内成品油再下探,则必须满足布伦特原油在3月3日前,有十个工作日下跌,但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中国发生疫情后已启动覆盖第一季度的减产,预料油价企稳,或在底部反复震荡,因此到达下一轮调整窗口,国内成品油油价调整大概率搁浅。
从中长期看,疫情逐渐明朗后,市场信心也会恢复,第二季度后国内油价有望企稳,甚至出现小幅报复性反弹,之后进入震荡调整的行情。
而2020年中石油的股价表现、市值和利率都不会太亮眼(H股A股一样),这对持有中石油股票的股民,无疑是个要接受的现实,然而中石油的股价早就低处未算低了,2007年中石油收于30.96元,2008年收于10.17元,2019年跌破6元,2020年刚一个月,又破了5元关口,屡次刷新“地板价”。
对外界漫天盖地“缩水8万亿”的报道来说,中石油确实有点冤,多年来油价的涨多跌少,让老司机们听到“三桶油”就对等“打家劫舍”。其实中石油本质上是“非盈利组织”,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而油价升跌主要受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别忘了,我国是石油输入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历史油价怎么查
汽油涨价的原因
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
2,2008年油价每升多少元
2008年平均油每升6.3元。2008年,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为146.08美元/桶,欧盟每升约14.8元,而当时北京地区油价为6.2元/升。现在国际油价在80美元每桶,现在的油价92号汽油8元左右,那么如果国家原油价格恢复到08年的水平147美元每桶的话,我们的油价不是要到15元每升,很多国际原油专家预测,到年底国家原油价格可能会上涨到100美元每桶,到年底我们的油价可能会涨到10元左右。
3,国际油价历史最高价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2007年)
据说在未来5年要上涨到10元/升,与国际油价接轨,目前欧洲汽油价格在1欧元左右/升.
4,那年油价145美元
2008年7月14日纽约商品原油期货价格创出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是在2008年油价145美元/桶
搜一下:那年油价145美元
5,历史上国际油价最低是多少美元一桶
历史上最低的时候 一桶油还不要 2美圆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1盎司黄金兑换30桶原油,在解体前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圆
23.1
当前油价布伦特原油 $52.47纽约轻质油 $49.51
6,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与近来趋势
面对今天的开门长阳,操作上可注意几点:A、大盘已经开始进入3300-3500点区域,理论上已经进入这里上涨的波段高点区域,也就是说已经开始进入风险区域,明后天有望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B、今天中小板指数同样走出中长阳,而创业板出现下探年线后的回升,这里指数的分化原因已经讲过,那关注中小板指数能否站住5600点一线,这里将决定个股的反弹能否延续
主要还是几个产油国的平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从1949年到2008的石油价格
第一次石油危机(13~14)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19~1980) 1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 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从2002年的每桶20多美元涨至目前的每桶140美元左右,6年间,国际油价涨了6倍多
61元
8,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计量单位一般为“桶”。1桶约合159公升。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质原油计算,一吨约合7.33桶。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取了减产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18年底,伊朗政局剧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 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开战,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这一价格相当于目前每桶100美元以上),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六七美元。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 19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底国际油价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一、世界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
(一)世界石油储量及分布
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末世界剩余的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6689×108bbl,按2012年世界石油开量,可供开52.9年。
从表1-1可以看出,世界石油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东、北美及中南美,这些地区的合计储量占世界储量的81.3%;而亚太地区与非洲最缺石油,分别占2.5%和7.8%。世界上前10大储油国依次为: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俄罗斯、利比亚、尼日利亚,占世界石油储量的84.85%。前五大储油国都在中东地区,占世界储量的53.5%,其中委内瑞拉的储量世界第一,占17.8%。
表1-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及地区分布 单位:108bbl
(二)石油产量
近10年世界石油产量总体上不断增长,从2002年日产7494.8×104bbl到2012年的8615.2×104bbl,平均每年增长1.3%,其中2007年与2009年略有下降,2009年以后又呈上升趋势,2012年石油产量增速迅猛,同比增长了2.2%。
从地区分布看,世界主要产油地区集中在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和北美,2012年合计日产量为6103.8×104bbl,占世界日产量的70.85%。产量增长较快的依次是北美与非洲,分别为8.9%和7.7%。中东地区2012年的产量为2827×104bbl,比上年略增0.9%。亚太地区2012年产量为831.3×104bbl,比上年略增0.7%。2012年呈负增长的地区是中南美和欧洲及欧亚大陆,产量分别下降了1.2%和1.4%。
从国家看,2012年10大产油国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中国、加拿大、伊朗、阿联酋、科威特、伊拉克、墨西哥,总日产量5518.7×104bbl,占世界日产量的64.1%。其中沙特阿拉伯日产量为1153×104bbl,占世界日产量的13.3%;俄罗斯日产量为1064.3×104bbl,占12.8%;美国日产量为890.5×104bbl,占9.6%。
(三)石油消费量
2002年至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8年与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石油消费量有所下降,随后又呈上升趋势。201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87.4×104bbl,同比增长0.9%;日消费量超过2000×104bbl的地区是亚太地区与北美,分别达28.1×104bbl和2304×104bbl。同2011年相比,北美地区石油日消费量降低了1.8%。
从国家看,2012年世界10大石油消费国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巴西、韩国、加拿大、德国,总共日消费石油5328.4×104bbl,占世界日消费量的59.3%。其中,美国日消费量1855.5×104bbl,占19.8%,同比降低2.3%;中国日消费量突破1000×104bbl,达1022.1×104bbl,占11.7%,同比增长5.0%;日本日消费471.4×104bbl,占5.3%,同比增长6.3%。
二、石油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安全的影响
石油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安全的影响,主要源自石油这一重要能源所具有的三个天然属性。一是高度依赖性。石油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能源和化工原料,国民经济对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石油占美国整个能源需求的37%,占整个运输部门能源需求的73%。中国运输部门消费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9%。二是稀缺性。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石油储量探明有限,伴随经济增长,石油消耗增大,世界石油的地质蕴藏总量不断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分布的不均衡性。石油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石油供需矛盾更为尖锐,现在,产油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50多个,发现的油气田已有四万多个,但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北美、中南美、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其中,中东和北非是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占探明储量的68%和待探明储量的30%。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是沙特阿拉伯的加沃尔油田,可石油储量达104×108t。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区,而这些地区大多政治、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
石油的这些重要属性,使石油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1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战争爆发几天后取得了优势,从地面、空中和海上向埃及和叙利亚发起进攻。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立即做出反应,大幅度提高油价,纠正长期以来被人为压低的油价。14年1月1日将石油标价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标志着“廉价石油时代”结束(西方称“第一次石油危机”)。中东石油是对世界经济影响最为敏感的神经,石油提价使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展开始消退,接着经历了14年至15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国、日本、英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负增长率为1.23%。19年初,由于伊朗政局的变化,石油出口停止。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导致石油供应量突然减少,油价从18年底的平均每桶12.86美元暴涨到现货市场的每桶40~41美元(西方称“第二次石油危机”)。1980年至1982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英国的GDP负增长率分别为0.2%和2.4%。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
1980年后,世界经济不景气,石油进口国开展节油运动,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替代能源,减少石油消费;另一方面,中东以外地区大力发展石油工业,造成石油供过于求,油价疲软,一度降至每桶10美元以下。经石油输出国组织多方努力,1987年油价又逐步回升到每桶16~18美元的水平。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大起大落。1990年8月1日,中东原油价格每桶为18.10美元;10月9日,每桶油价上涨到35.40美元;10月11日,国际油价飙升到了每桶41.07美元的历史高位;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每桶油价又下降到14.90美元,低于海湾危机前的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连续轰炸伊拉克及其在科威特的军事目标,直至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海湾战争结束。这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主要目的就是争夺海湾地区的石油控制权。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说:“美国进行海湾战争,既不是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
到1994年,世界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仍未扭转,油价仍在每桶16~18美元左右徘徊。2002年,国际油价每桶仅20美元。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2004年、2005年、2006年世界每天对原油的需求分别为8220×104bbl、8330×104bbl和8470×104bbl。2006年比2005年每天需求增加140×104bbl,即使所有石油供应国都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全球石油供应仍然有1500×104bbl左右的缺口。由于原油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受美国“新经济”泡沫和传统资本市场泡沫相继破裂、房地产市场泡沫濒临崩溃,国际资本的运作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以及主要产油国政治局势不稳定(如伊朗核问题)的影响,2005年8月30日,国际油价每桶高达69.81美元,9月2日达到67.72美元。2006年7月14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75美元(达到76.8美元),创造历史新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这次油价上涨将使更多依赖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007年欧洲各国的原油库存普遍下滑,国际石油供应的紧张局势没有缓解的趋势,原油价格突破90美元的历史高位,达每桶91.86美元。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爆发和逐步蔓延的影响,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石油需求严重萎缩,国际石油价格自2008年7月中旬达到历史高点(每桶147.27美元)后持续快速回落,并一直延续到2009年初。2009年全年,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始终呈负增长,但随着欧佩克成员国严格执行减产协议,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开始回暖,加之美元贬值和国际投机资本重仓介入,国际石油价格从2月初的每桶34美元上升至超过80美元,并维持在70~80美元区间震荡。
2010年年初,库存过剩和需求疲弱的供需基本面使得油价短暂跌破每桶70美元;年末,欧美寒冷天气和乐观的经济数据将布伦特油价推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达每桶94.75美元。2011年,WTI油价(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总体先升后降,在利比亚导致石油供应中断,以及欧债危机恶化等一系列利空经济和日本地震后续影响的作用下,国际油价震荡下滑,WTI油价由年内最高点的每桶113.7美元降至75.3美元,降幅为33.4%。
2012年国际油价总体经历了前高后低、大起大落的态势。受伊朗和叙利亚局势动荡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呈现大幅上扬态势,欧佩克原油参考价格在3月份曾超过每桶124美元,伦敦布伦特和纽约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也出现了新高。
国际油价波动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油价呈现复杂性运动,同时这些因素也是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我们将从影响油价波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它们对油价的风险作用。
4.2.1.1 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导致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总体上持续上升,这给油价迅猛上扬产生了长期的巨大的支撑。从2003年的30美元/桶左右震荡上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并一路保持,到2008年7月中旬冲高至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2008年7月中旬开始,持续整个下半年,有关国际经济发展放缓、石油需求增速降低,甚至绝对下挫的预期屡屡出现,导致国际油价震荡下滑,从历史最高点跌破2008年底的30美元/桶。
展望未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石油需求增长仍存在动力(图4.1),而石油替代能源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阴影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石油需求风险将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压力。
图4.1 国际石油消费量增长态势
(据EIA)
4.2.1.2 市场供应
国际经济发展带动石油需求不断走高,而石油市场供应能力增长缓慢,调整空间有限。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际石油供应市场主力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剩余产能由维持在200万桶/天左右跃升至2009年的433万桶/天,并预计在2010年和2011年超过500万桶/天。给石油市场交易者尤其是对冲基金提供了很多炒作的题材,如地缘政治、飓风影响、军事冲突等,都通过石油供应情况影响油价的波动,给保证石油投资者的收益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
2007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3%,非OPEC国家占57%。由近几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速发现,OPEC国家最近几年的产量增长缓慢,增速不断下挫,2007年甚至出现同比减产1.2%的迹象(图4.2)。
图4.2 世界石油产量增速比较
(据BP统计报告,2008)
如图4.3所示,到2009年,根据美国EIA在2008年8月公布的SEO预测报告,OPEC的石油产量将降至3160万桶/天;而OPEC的整体生产能力会呈现上升势头,结果导致O PEC剩余产能在2009年将有所上扬,达到433万桶/天。但是,相对高位平稳增长的石油需求,剩余产能的力量显得很薄弱,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维持脆弱的平衡态势(图4.4)。
图4.3 0PEC剩余产能
(据EIA)
图4.4 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据BP统计报告,2009)
此外,未来石油地质条件越来越严峻,而石油开发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开成本提高明显,造成显著提高石油供应能力的愿望短期内难以达成,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承受供应方面的风险。
4.2.1.3 投机冲击
回顾上一轮油价上涨,最突出的特点是投机资金大肆炒作。2007年,美国股市和楼市受次贷危机影响陷入持续低迷,作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大量投机资金转入商品期货市场,导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全面大幅上涨,其中以原油价格首当其冲。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剩余产能的不足是投机资金炒作油价的主要理由。当人们预期剩余产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时,大家都会做多油价,用套期保值回避油价高涨的风险,这样油价自然就上涨了。2008年6月份,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当时囤积在期货市场中的资金高达2600亿美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是它的1/20。这其中,纯投机的资金比例占71%。
如图4.5所示,从石油期货持仓量角度看,在美国NYMEX,2003年,石油期货总持仓量为54.2万手/天;此后,持仓量持续上扬,到2007年,总持仓量达138.1万手/天,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为23.1%。在此期间,NY M EX 原油期货价格震荡上扬,连创历史新高,由2003年的31.0美元/桶上升至2007年的88.9美元/桶,增长1.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0.2%。2008年,更是出现了140.美元/桶的历史高价。
图4.5 NYMEX油价与未平仓合约数
(据EIA和CFTC)
根据CFTC提供的历史数据,NYMEX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如图4.6所示。我们发现,一方面,在NYMEX石油期货市场上,尽管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仍然高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但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正在不断收缩,而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持续上扬,使得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可见,近些年来,投机力量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迹象明显;另一方面,油价与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负向相关,而与非商业交易商的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正向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03年以来的油价上扬中,投机交易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
图4.6 NYMEX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
(据EIA和CFTC)
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商的交易分为头寸投机和套利投机(指跨期套利)。从头寸投机交易情况看,近几年来,一般而言,多头与油价呈现正相关,而空头往往与油价呈现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多头和空头都在震荡上行,与油价保持一致态势(图4.7)。
图4.7 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头寸
(据EIA和CFTC)
从油价与套利投机交易的关系发现,套利持仓量与油价咬合紧密,步调相当一致。近几年,两者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图4.8)。
图4.8 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套利持仓情况
(据EIA和CFTC)
4.2.1.4 汇率影响
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美元汇率波动对油价起伏存在显著的影响。为考察国际石油市场与美元汇率市场交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我们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因此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择区间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9所示。
图4.9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据EIA和美联储)
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而2002年以来,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
为了进一步计算欧元对美元汇率对油价的冲击,分别以美元和欧元计价,计算了2000年初至2008年6月底的WTI国际油价(图4.10)。结果显示,如果油价以欧元计价,自2003年以来,整体应该下挫。可见,这些年美元持续贬值对油价高升具有明显的助推力。
图4.10 油价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据EIA和美联储)
4.2.1.5 石油市场重大突发
国际石油市场上重大往往会影响石油供需,进而引起油价波动,因此分析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及市场风险时,重大的考虑不容忽视。自1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如图4.11所示,图中油价为名义价格,具体情况请见附录。
图4.11 国际石油市场自10年以来的重大
(据EIA)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